發布時間: 2021-04-21 18:16:33 信息來源: 贛州人社
日前,江西省贛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關于加快技工教育發展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意見》提出,聚焦新時代贛南蘇區振興發展、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三大戰略,培養造就與贛州市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相適應的技能人才隊伍。
一、目標任務
——技能人才總量顯著增加。到2025年,全市技能工作者總量翻一番,達到150萬人,高技能人才占比達30%。職業技能培訓總規模翻一番,達到100萬人次。
——技工教育實力明顯增強。到2025年,全市技工院校達到20所,其中技師學院2所、高級技工學校3所。技工院校年培養技能人才總量翻兩番,達到5萬人。
——技能人才貢獻率穩步提升。到2025年,技工院校畢業生市內實習率達60%、市內就業率達50%,技能人才市內就業率達50%。
二、政策措施
1.優化技工院校布局
將技工院校布局納入各縣(市、區)區域發展、產業發展、重大生產力布局規劃,安排專項經費支持技工院校建設。統籌規劃贛州市技工院校辦學規模及專業設置,技師學院招收預備技師層次規模不低于招生規模的30%,高級技工學校(含技師學院)招收高級工以上層次規模不低于招生規模的60%。推進寧都高級技工學校升格為技師學院,支持有條件的高級技工學校升格為技師學院、有條件的普通技工學校升格為高級技工學校。圍繞“1+5+N”產業布局,打造一批技能人才培養綜合園區。
2.創新辦學模式
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發展技工教育,并按規定享受公辦技工院校同等政策待遇。鼓勵優質技工教育資源通過校校合作方式,幫扶新設或欠發展技工學校。技工院校經審批或備案同意可設立分校、教學點。鼓勵引企入校和自辦實習工廠,深度開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將企業新型學徒制作為技工院校非全日制招生重點。鼓勵技工院校進行學分制和彈性學制探索。
3.理順技工院校管理體制
加強技工院校與職業技術院校的分工協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推進單獨舉辦技工教育的公辦技工院校行政、業務歸口人社部門統一管理。開展技工院校辦學水平動態評估。
4.壯大技工院校師資隊伍
將技師學院高級專業技術崗位比例提高到33%,其他技工院校高級專業技術崗位比例提高到26%。技工院校公開招聘實習指導教師時,崗位條件可設置為高級工班或預備技師班畢業生。對優秀技能人才,可按規定直接通過考察方式公開招聘到技工院校任教。引進高技能領軍人才時,無相應空缺崗位的,可按規定申請特設崗位予以聘用。
5.完善教師評價選拔制度
提高技工院校教師職稱評審通過率,支持有條件的技工院校自主開展職稱評審。對獲得中華技能大獎、全國技術能手榮譽稱號、世界技能大賽獲獎選手及指導教師,可直接申報審定高級職稱。
6.全面實施企業技能人才自主評價
運用多種評價方式進行技能評價。鼓勵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支持企業、社會機構對尚無國家、行業標準且從業人員較多的工種開發職業技能評價標準,認定為國家級、省級、市級標準的從市本級就業資金中分別給予50萬元、30萬元、20萬元的一次性補貼。
7.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
實施康養職業技能培訓計劃、“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計劃、創業培訓“馬蘭花計劃”。支持直播銷售員、電子競技員、網約配送員等新業態新職業培訓,在從業經驗、師資配備等方面可適當放寬條件。支持規模以上企業設立職工培訓中心自主開展新型學徒制培訓。
8.大力開展職業技能競賽
加強技能競賽統籌,中高等職業技術院校技能競賽,行業企業、技工院校及其他各類職業技能競賽分別由教育、人社部門統籌開展。贛州市參賽選手在世界技能大賽、全國職業技能大賽獲金、銀、銅牌及優勝獎,在省級一類、二類職業技能競賽獲前三名,分別按省獎勵標準等額配套獎勵資金。承辦國家級、省級一類、省級二類職業技能競賽,市本級就業資金分別按每個職業(工種)30萬元、10萬元、5萬元標準予以補助。
9.扶持技能人才創新創業
鼓勵技工院校和中職學校在校學生校內自主創業,對符合條件的院校可認定為創業孵化基地。對在校及畢業5年內的技工院校和中職學校全日制畢業生自主創業的,享受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政策。鼓勵企業、技工院校、職業技術院校、技能大師工作室、雙師型教師工作室等開展技能創新。
10.推進公共實訓基地共建共享
推進贛州綜合型公共實訓基地承擔技能競賽實訓和比賽基地、職工職業技能實訓基地、職業技能培訓考核評價等有關職能,實現培訓資源共享。鼓勵企業按規定使用職工教育經費在公共實訓基地開展職業技能培訓。
三、實施“贛州技工”五項工程
1.實施技工就業促進工程
大力支持和引導技工院校畢業生留市內就業。對向市內企業輸送全日制畢業生且簽訂1年及以上勞動合同并按規定繳納社保費的技工院校,按照中級工班畢業生6000元/人、高級工班畢業生10000元/人、預備技師班畢業生12000元/人的標準,從就業補助資金中給予技工院校一次性技工培養補助。
2.實施贛州工匠選拔工程
到2025年,力爭獲評30名全省“贛鄱工匠”、“能工巧匠”,評選50名全市“贛州工匠”。每年評選一次“贛州工匠”,每次評選10人,給予每人一次性獎勵3萬元;贛州市推薦獲評全省“贛鄱工匠”、“能工巧匠”人選,按照省獎勵標準等額配套。以上所需資金從市本級就業資金中安排。
3.實施技能大師培養工程
到2025年,力爭獲評1家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5家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30家市級技能大師工作室。每兩年評選一次市級技能大師工作室,每次評選10家,給予每家一次性補助資金8萬元。推薦獲評國家級、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的,按照省獎勵標準等額配套。以上所需資金從市本級就業資金中安排。各地各技工(職業)院校可設立技能大師工作坊。
4.實施培訓基地建設工程
到2025年,爭創3個國家級、3個省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6個市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重點支持建設1-2個康養類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每兩年開展一次市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評選,每次評選2家,從市本級就業資金中給予每個項目100萬元一次性補助資金。
5.實施雙百技能提升工程
深化“灣區”、“老區”技工教育交流合作。到2025年,每年選派100名優秀技能人才、每兩年組織100名技工院校骨干教師到粵港澳大灣區等先進地區開展技能研修培訓、技能技藝交流及職業技能辦賽交流活動,由就業專項資金給予補助。
四、優化技能人才成長環境
1.暢通技能人才發展通道
落實職業資格、職業技能等級與專業技術職稱比照認定制度。技工院校全日制中級工班、高級工班、預備技師班畢業生分別比照中專、大專、應用型本科學歷,在公務員招錄、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執業資格考試、企業人力資源招聘、職位晉升、工資薪酬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國家有統一規定的除外)。
2.提高技能人才待遇
落實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推動企業制定符合技能人才特點的工資標準并向高技能人才傾斜。凡取得國家相應職業資格(技能等級)證書并被企業聘用的高級技師、技師、高級工比照高級工程師、工程師、助理工程師享受同等待遇。優先在貢獻突出、德才兼備高技能人才中發展黨員、評選勞模。高技能領軍人才比照高層次人才享受同等待遇,落實休療養和體檢制度,在市內景點享受門票免費政策。
3.加強高技能人才引進
打破高技能人才引進的身份、地域和企業所有制限制,對從市外引進的具有高級職業資格(技能等級)以上的技能人才在落戶、住房、子女入學等方面與相同層級的專業技術人才同等對待。落實高技能人才在安居、落戶、醫療保障等方面待遇。對爭取國家級技能人才項目、取得重大創新成果、在行業有重大影響的單位或個人,采取“一事一議”方式給予獎勵。
4.加強技能人才表彰激勵
擴大技能人才和技工院校在表彰獎勵活動中的比例。對高技能領軍人才,可按規定參考人才市場價格合理確定薪酬水平,所需績效工資總量在事業單位績效工資總量中單列,相應增加單位績效工資總量。
5.濃厚技能成才社會氛圍
大力宣傳高技能人才典型代表,積極開展技工院校開放日、“贛州工匠”進校園、技藝展示推廣等活動,營造“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新風尚。
五、加快政策落地
加強組織領導,贛州市提出,各級政府要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政策協調、財政投入和組織推進,形成整體合力。贛州市政府成立技能人才隊伍建設領導小組,負責統籌、協調、督促落實等。加快政策落地,贛州市要求,各級政府要將技工教育招生納入民生實事工程,技工院校在初高中學校開展招生工作,與中高職院校享受同等待遇。要統籌安排使用財政資金,加大資金投入,保障政策落實。將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工作作為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年度考核、績效考核重要內容,納入縣(市、區)高質量發展考核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