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2023-07-20 17:29:07 信息來源: EURACTIV
德國的雙元制職業培訓體系正面臨危機,且實現德國的綠色轉型需要更多的熟練工人。德國在高質量產品和高附加值服務方面具有競爭優勢,其雙元制職業培訓體系將企業的實踐培訓與15歲左右的青少年學校教育相結合,被廣泛認為是其經濟成功的關鍵因素。
然而,如今雇主和雇員代表都認為該培訓體系面臨危機,盡管對于危機原因的看法不一。德國工匠商會(ZDH)的發言人表示:“根據我們從工匠商會和行業協會獲得的反饋,我們認為整個手工藝行業目前缺少大約25萬名合格的工匠。”該發言人擔憂這種趨勢將持續上升,每年約有20000個學徒職位空缺。
商會表示,除了勞動力老齡化外,德國教育體系過于強調學術教育是危機的主要原因。
該發言人表示,教育政策亟需改變,工匠專業在國家的未來發展中起著核心作用,應得到應有的認可和待遇。
綠色轉型需額外 60000名供暖安裝工人
發言人提到,實現國家的綠色雄心壯志需要大量的熟練工人,特別是在建筑行業和清潔能源技術(如熱泵)的安裝領域。“由于計劃擴大熱泵的使用,到2030年預計僅管道、供暖和制冷行業將需要額外60000名安裝工人,”該發言人解釋說。她補充說:“因此可以看出,在工匠勞動力緊缺的情況下,這些額外項目,特別是與氣候和環境保護相關的項目,將無法實施。”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認為年輕人對藍領工作缺乏興趣,也不同意過度關注學術教育導致工匠短缺。
德國工會聯合會(DGB)青年秘書克里斯托夫·貝克爾(Kristof Becker)表示,過去從未有如此少的公司提供培訓項目。這就是為什么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尋找學徒機會時感到困難的原因。社會在他們生命中的一個關鍵時期告訴他們:你是不需要的。盡管他們每天在媒體上看到技術工匠短缺的消息。
培訓還是薪資?
德國工會聯合會和其他青年團體最近在一則活動視頻中強調了雙元制培訓體系的危機。為解決這個問題并獲得資金,他們建議對不提供學徒名額的企業征稅。
該建議旨在提高職業培訓的可持續性。“這樣的稅收資助保證方式可以在法律層面強制實施,如果你真的想提供學徒崗位,那么這將得到保證,”未來學徒計劃的尼克拉斯·施穆克爾(Niklas Schmucker)說。
他指出,在柏林,只有11%的公司提供任何形式的培訓,但100%的公司都依賴接受過培訓的技術工匠,因此不提供培訓的公司至少應該做出經濟貢獻。
施穆克爾補充說,增加學徒崗位數量可以改善工作條件,而征稅可以幫助學徒獲得更高的工資。與此同時,聯邦政府也希望引入“學徒保障”機制,但沒有為其提供經濟支持的稅款。貝克爾表示:“政府未能加強德國的職業培訓。雖然目前提出了‘培訓保障’,但這其中的內容并不包括‘培訓名額的保障’。”
然而,對于工匠商會來說,對不提供培訓的企業征稅并非最佳解決方案。“征稅可能會減緩工匠行業的培訓承諾,”該發言人表示。“尤其是對于許多微型企業來說,培訓與個人、經濟狀況和時間的承諾緊密相關。”發言人補充說:“盡管承諾提供培訓,但培訓市場上的競爭對這些公司來說非常具有挑戰性,這也是培訓提供公司數量減少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