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2020-09-01 10:01:26 信息來源: 濰坊教育發布
2020年9月17日,《濰坊市人民政府 山東省教育廳共建山東省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示范區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正式印發。現將文件精神解讀如下:
01 背景
2012年3月,山東省人民政府、教育部簽署協議共建濰坊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試驗區。2018年12月,《山東省教育廳等11部門關于辦好新時代職業教育的十條建議》(魯職教發〔2018〕1號)明確提出,支持濰坊市建設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示范區。
2020年1月14日,教育部和山東省共建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啟動大會在濟南舉行,印發了《教育部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整省推進提質培優建設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的意見》(魯政發〔2020〕3號),啟動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以下簡稱“職教高地”)建設。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將“職教高地”建設納入省“重點工作攻堅年”,要求各市以“一市一案”形式全面落實“職教高地”建設的各項要求。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同志先后做出批示,要求結合濰坊實際,制定具體落實措施,爭做全省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的“排頭兵”,為全省乃至全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探索新路徑、提供新樣板。
濰坊迅速行動。1月以來,組建工作專班,認真學習部省共建政策,深入調查研究,廣泛聽取部門、職業院校、企業意見建議,經兩輪專家論證,及時與省教育廳溝通修改完善,形成了《實施方案》文稿。6月28日,經市政府第58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7月3日,經市委常委會議研究審議通過。9月8日,經山東省教育廳廳長辦公會研究通過。
02 基本理念
《實施方案》主要遵循了三個基本理念:
一是全面落實,服務發展。全面落實“職教高地”建設的各項任務要求,與鄉村振興、新舊動能轉換等重大戰略和高品質城市建設緊密結合,服務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二是打造標桿,引領發展。濰坊職業教育具有良好的發展基礎,注重在“職教高地”建設中把握機遇,在辦學體制改革、產教融合發展、政策要素保障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為全省、全國職教改革創新創造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三是改革創新,探索模式。聚焦“類型教育”和“示范高地”定位,堅持目標和問題導向,注重制度和模式創新,積極探索新時代中國特色職業教育制度和模式的“濰坊樣板”。
03 主要內容
《實施方案》共分3部分,主要包括10項關鍵任務、4項保障措施,附10項省級支持項目清單、50項濰坊市率先突破事項清單、濰坊市職業教育提質培優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以及重點突破項目。
《實施方案》按照“全區域推進,全鏈條融合,全要素保障”的整體思路,重點攻堅十項關鍵任務:
1.夯實中等職業教育基礎地位。中等職業教育是職業教育的根基。《實施方案》提出,支持省示范性(優質特色)中職學校爭創省高水平中職學校。加快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促進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教育融通發展。提升職業院校辦學條件和水平;加快中高職一體化發展,支持省示范性(優質特色)中職學校舉辦五年制高職教育,自主設置五年制高職專業,實行備案管理。
2.加快發展高等職業教育。針對加快構建中職教育、專科職業教育、本科職業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系統銜接的人才培養體系,《實施方案》提出,深化“3+2”高職與本科對口貫通分段培養試點,探索五年貫通培養全部在相應的高職院校完成。
支持“雙高計劃”院校舉辦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與應用型本科高校聯合培養專業碩士。支持濰坊醫學院盡快成為專業博士學位培養學校,支持濰坊醫學院、濰坊學院、濰坊科技學院與省屬有關高校開展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根據教育部設學政策,支持山東海事職業學院升格為本科層次職業技術大學。
3.創新推進產教深度融合。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推進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實施方案》提出,以爭創國家產教融合型試點城市為載體,支持20所左右職業院校、10個左右職教集團、100家左右企業參與國家、省級產教融合試點;各縣市區、含市屬各開發區至少建設1處產教融合園區、1所特色產業學院。
加強政策支持,細化落實產教融合型企業“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的組合式激勵政策。加強理論研究,辦好濰坊市產教融合研究院,創辦山東產教融合創新發展研究院。
4.建設高水平專業群。專業建設是職業教育的核心環節,推動專業建設與產業轉型升級相適應。《實施方案》提出,圍繞全省“十強”產業和濰坊市產業體系,布局200個骨干專業,每年推出20個市級高水平專業群,爭創60個省級高水平專業群。建立三年一輪專業評估機制,實行生均經費差異化保障。
5.打造強功能實訓基地。《實施方案》提出,建成山東(濰坊)公共實訓基地、山東高端化工公共培訓基地2個高水平共享性的大型智能(仿真)實習實訓基地(培訓基地)。
建成15個省級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爭創5個國家級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建成10個國家級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基地。積極承辦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對獲得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一、二、三等獎的職業院校,市財政按照每項5萬元、2萬元、1萬元的標準給予經費資助。
6.加大辦學體制機制改革。注重由政府舉辦為主向政府統籌管理、社會多元辦學的格局轉變。《實施方案》提出,出臺支持混合制辦學改革意見,拓寬社會資本進入職業教育領域通道。
開展公辦職業院校改制試點。推動公辦職業院校深化二級學院、實訓基地混合制、股份制改革。支持職業院校依托品牌、師資、設備、場地等,自辦或控股、參股辦企業、辦產業,所得收入由學校自主支配。支持濰坊市技師學院等3所技師學院按程序納入高職院校序列。
7.建設新時代職教教師隊伍。教師是職業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實施方案》提出,全面落實職業院校內設機構設立、崗位設置、教師招聘、職稱評聘、績效工資等辦學自主權。
支持濰坊市舉辦本科層次職業技術師范教育。建設5個“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打造一批青年技能名師、職教名師、教學團隊。到2022年底,“雙師型”教師比例達到75%以上。高職院校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的比例逐步達到5%以上。
8.堅定推進職教開放發展。《實施方案》提出,加大與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區常態化交流。發揮職業院校優勢,通過控股、入股、混改等創新開展“雙招雙引”。建立與港澳臺交流常態化機制,發揮魯臺經貿洽談會等合作平臺作用,辦好一年一屆的魯臺職業教育院校長研討會。
主動服務“一帶一路”發展戰略,支持駐濰職業院校在國(境)外建設2-3個“魯班工坊”。加強與德國職業教育交流與合作。在壽光建設中非現代農業示范基地。
9.創新“德技”并重的人才培養模式。《實施方案》提出,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到職業教育鑄魂育人全過程。全面推行現代學徒制和企業新型學徒制,深入推進1+X證書制度試點。拓寬技術技能人才發展渠道,營造技術技能人才成長的良好環境。
10.加快現代治理能力建設。《實施方案》提出,從加強黨的建設、管理團隊建設、辦學自主權落實、經費保障、評價體系等方面加快職業院校現代治理能力建設。
04 保障措施
為保障《實施方案》全面落實,文中提出四項主要措施。
1.建立頂格領導推進機制。《實施方案》提出,建立廳、市會商機制。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共同擔任組長的濰坊市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工作領導小組。
2.建立部門協同推進機制。《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了市直有關部門、單位的任務分工,要求各部門要各負其責,共同推動工作有效落實。
3.建立督導考核推進機制。《實施方案》提出,將“示范區”建設作為全市“重點工作攻堅年”的重要內容。將職業教育重大項目作為市委、市政府觀摩點評的重要內容。將職業教育列入對市直有關部門、縣市區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的重要內容。
4.建立典型引領推進機制。《實施方案》提出,組建職業教育決策咨詢專家團隊,對重大課題面向全國招標“攻關”。每年推選職業教育改革創新成果獎100項。開展職業教育改革成效明顯縣市區和院校評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