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2024-04-08 13:55:13 信息來源: 駐德使館教育處
3 月初,德國金屬工業工會(IGMetal)發布《職業教育總結2023》 報告。
報告顯示,德國金屬工業行業480萬名員工中僅有20.9萬名職業教育學員,比例為4.3%,低于全行業5%的平均水平。多個培訓職業新簽合同數量減少,職業教育崗位需求和供給不匹配是導致造成金屬工業職教學員比例過低的主要原因。
一是多個培養職業的新簽合同數出現下降。2023年金屬工業行 業最受歡迎的培養職業為手工業,7.13萬名學員簽署新的職業教育 合同,比2019年增長2%。信息技術的新簽合同數量同期增長11%, 共2.56萬份。與之相比,多個培養職業的新簽合同數量則出現下降:采購和物流職教合同4.89萬份(-10%)、金屬和電氣職教合同4.27 萬份(-9%)、機械操作員或倉庫管理員等兩年制職教合同1.26萬份 (-5%)、建筑職業職教合同3600份(-5%)。
二是職業教育崗位需求和供給不匹配問題日益突出。一方面, 2023 年7.34 萬個職教崗位無人申請,空缺崗位數連續第二年多于申 請人數;另一方面,未找到合適職教崗位和正在尋找崗位的學員數量 同比增加,達6.37萬人。申請人在中學期間和畢業后缺少職業指導、 職教崗位地區分布不均、企業提供的課程缺乏吸引力以及要求學員具 有較高學歷的僵硬做法是造成職教崗位需求和供給不匹配的主要原因。
鑒于上述問題,金屬工業工會理事會成員、教育和培訓政策負責 人Hans-Jürgen Urban 認為,有必要出臺一攬子措施改善職業教育市 7 場,比如企業為具有吸引力的職教崗位提供更廣泛的課程和良好的職教條件,青少年入職指導處(Jugendberufsagentur)為青少年提供全 面的職教信息,并激發他們對所有職業的熱情。此外,工會要求對中學和職教之間的過渡階段進行系統管理,并從法律上要求所有企業分攤職教費用,即對不提供職業教育的企業征稅,以支持職教企業。